分類:技術知識發布時間:2017/06/24
混泥土攪拌泵車是將混凝土泵的泵送機構和用于布料的液壓卷折式布料臂架和支撐機構集成在汽車底盤上,集行駛、泵送、布料功能于一體的高效混凝土輸送設備。由于其具有施工效率高、勞動強度低和澆筑質量好等諸多優勢,廣泛應用于城市建設和路橋施工中。
在享受混泥土攪拌泵車帶來的方便快捷的澆筑方式的同時,人們也不得不承擔其帶來的高額成本,包括混泥土攪拌泵車的購置費用、保險費用以及維修費用、易損件的消耗費用等。據不完全統計,單臺SY5270THB-37型泵車每澆筑一方混凝土會產生3.5元左右的易損件消耗,以年泵送混凝土10萬立方計,每年單是易損件消耗費用一項就達到35萬元,讓混泥土攪拌泵車用戶不堪重負。以下筆者將以三民重科泵車為例,結合自身工作經驗介紹混泥土攪拌泵車易損件的合理使用對成本控制的影響,供大家參考。
1 混泥土攪拌泵車的基本結構
根據臂架長度、泵送方式、分配閥類型、臂架折疊方式等可以將混泥土攪拌泵車分為很多類別,但其基本組成部件是相同的。混泥土攪拌泵車主要由底盤、臂架系統、轉塔、泵送機構、液壓系統和電氣系統六大部分組成。
2 混泥土攪拌泵車易損件范圍
所謂易損件,是指在產品正常使用或運轉過程中容易損壞的零部件。在泵車運行過程中,由于混凝土的不斷加入和向外泵出,會造成零部件的磨損。
本文所講的易損件是指泵車上與混凝土直接接觸的部位,包括輸送缸、砼活塞密封件、料斗、眼鏡板、切割環、攪拌葉片、S閥及配管等。
3 易損件的合理使用
影響易損件使用壽命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易損件自身質量及混凝土質量,因此采購時要選擇泵車生產廠家推薦使用的配件,泵送混凝土必須符合安全操作規程中的相關要求,以降低易損件磨損。除此之外,使用過程中的認真檢查、合理維護對延長易損件使用壽命、節約成本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3.1 輸送缸及砼活塞密封件
一般而言,在保證輸送缸與主油缸跳動誤差不大于0.6mm的前提下,一套φ260輸送缸可使用8-15萬方,活塞頭密封件可使用8000方左右。由于泵送過程中的振動影響,輸送缸拉桿螺母或者懸掛螺栓松動,其與主油缸跳動誤差超出允許范圍,導致活塞頭密封件偏磨,如不及時發現并相應調整,不但會使活塞頭密封件失效,嚴重的會造成輸送缸拉缸報廢。
因此,泵車操作人員必須每班退出活塞檢查,并進行轉動,保證其均勻磨損;檢查水箱內冷卻水的清潔,當輸送缸的鍍層未被磨損而水箱出現混凝土漿或砂粒時,表明活塞已磨損,需立即更換砼活塞密封件。
每次更換活塞頭密封件或發現
活塞頭密封件使用方量減少時應對輸送缸進行檢查,及時發現輸送缸可能存在的拉痕或者鍍層磨損,避免不必要的浪費。安裝時在活塞頭的砼密封體、導向環部位涂滿黃油,在水箱內加入1/3的廢液壓油,可以增強活塞的潤滑效果,延長使用壽命。
實踐表明,合理的使用和良好的保養可延長輸送缸使用壽命5萬方,活塞頭使用壽命5000方。
3.2眼鏡板及切割環
每天檢查切割環與眼鏡板之間的間隙,檢查切割環是否損壞,切割環運動方向的兩側要在S管的往復運動中切割混凝土,很容易磨損,但磨損的只是保護硬質合金的堆焊部位,發現其有磨損時,及時將切割環旋轉90°,如此切割環的使用壽命將延長一倍。另外,在切割環堆焊部位磨損而硬質合金未掉落時,可將切割環取下進行堆焊處理,可大大降低使用成本。
一般情況下,切割環可使用1-1.5萬方。但是通過將切割環旋轉90°,改變其受力面,可將切割環使用壽命延長至2.5-3萬方。
3.3 料斗及攪拌葉片
攪拌葉片過度磨損會降低輸送缸吸料性能,料斗底部積料增多。此時可對攪拌葉片進行焊接,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焊接后必須保證攪拌葉片與料斗壁的任何位置之間的距離都不能小于5厘米,否則會造成料斗磨穿。
3.4 配管
由于各管安裝位置不同,各輸送管受到的沖擊和磨損也不同,一般彎管比直管磨損大,越往臂末端走輸送管磨損越小(也有例外,倒數第二個彎管的磨損就大,它除受到一般的磨損外,還受到混凝土下掉的重力沖擊)。因此,在更換配管時可根據敲擊聲音選擇性的更換。除此之外,以下幾點也可以降低配管的使用成本:
(1)使用專用工具對直管進行旋轉:每泵送3000方,旋轉1次;
(2)對直管端口及內側等易磨損部位進行加焊;
(3)長管改短管、自制彎直管等;
(4)定期將彎管調轉180°,改變易磨損部位;
(5)經常對鉸鏈彎管內側進行堆焊,可將其使用壽命由2萬方提高到3萬方。
實踐表明,采取以上措施后,可將一套配管的使用壽命由1.5萬方延長至2-2.5萬方。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配管的重量是臂架載荷的一部分,因此必須采用符合泵車生產廠家要求的配管,否則會降低臂架的使用壽命,影響泵車的穩定性。
4 結束語
據統計,采取以上措施之后,可將該泵車易損件消耗費用控制在2.7元/方左右,以年泵送混凝土10萬立方計,每年可節約易損件消耗費用8萬元。需要強調的是,泵車使用、維護、保養的主體是操作人員,因此企業應建立相應制度、獎罰措施等刺激操作人員積極性,增強其責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