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行業新聞發布時間:2017/07/08
混凝土泵車的泵送系統
泵送系統是由混凝土泵送機構、料斗和攪拌機構及清洗機構等組成。 1)泵送機構 泵送機構主要有液壓缸和活塞、混凝土缸及分配閥等構成。混凝土泵利用液壓缸來驅動活塞作往復運動,并與料斗、分配閥配合完成吸入和排出混凝土,以達到輸送目的。 2)料斗及攪拌機構 料斗是混凝土泵的承料器。主要由料斗箱體、篩網、防濺板和攪拌裝置組成。其主要作用是接收混凝土輸送設備的供料,并利用料斗中的攪拌裝置對混凝土進行二次攪拌,以減少混凝土的離析現象,改善混凝土的可泵性。 攪拌裝置由攪拌軸、攪拌葉片盒軸套等組成。攪拌機構通過液壓馬達的驅動而工作。料斗及攪拌機構一般放置在泵車的尾部,以方便接收攪拌機輸出的混凝土。 3)清洗機構 清洗機構的主要作用包括: 1)清洗混凝土缸和輸送管; 2)冷卻和潤滑混凝土活塞、活塞杠和活塞杠密封; 3)檢查混凝土活塞的密封性能。 清洗機構一般由清洗水箱、截止和轉換閥、清洗接頭和清洗球組成。清洗方式可以采用水洗和氣洗兩種。水洗是利用活塞背壓下產生的高壓水和清洗球,推壓管路中殘余的混凝土,從而將輸送管內壁清洗干凈;氣洗則是用壓縮空氣清洗。 上述機構的結構特點及工作性能的后面的章節將有詳細介紹。 混凝土泵車的選擇與技術管理 選用混凝土泵車一般應考慮底盤和泵送混凝土的輸送距離、排量、泵送壓力三個參數。底盤體現越野能力與提供動力的能力,而另外三個參數受泵車臂架伸展長度的限制。國產泵車的輸送垂直距離大可達47m、大排量為125m3/h,大泵送壓力可達14MPa。國產拖式混凝土泵的輸送水平距離大可達1500m、大排量為80-120m3/h,大泵送壓力可達15MPa。故一般應根據建筑物高度、現場施工狀況來選擇泵型、泵車。 除了合理選用混凝土泵車以外,正確操作、精心維護更是重要一環。據工程實踐統計,混凝土泵各部位發生故障的概率如下:分配閘閥占35%、液壓系統占20%、電氣系統占10%、管道系統占25%、其他占10%,其中以分配閥磨損消耗快,故要及時保養和更換。液壓系統由于堵塞而造成壓力過大、各部位密封不好而發生漏油現象,或接頭處不好而被撕開。此外,電氣、儀表部位都較精密,使用不當或維護不周也常常失靈,所以要重視對設備的維護和提高操作人員的素質。 泵送混凝土進入建筑施工工地后必須解決一系列施工組織與管理問題,主要如下: 1)配備專職協調監督人員,建立可靠敏捷的信息系統,使施工處于有序狀態。 2)制定澆筑方案,解決施工速度、澆灌方向和線路、施工縫留置位置以及與模板、鋼筋工序的配合關系,以使施工均衡連續。 3)對于泵車位置選擇,應了解工作區域的障礙物、地面承受負荷的能力、施工現場與公路阻隔的情況、有無作業盲區,并且必須使支腿延伸到它們的末端位置。對于固定式泵機,泵機位置和輸送管鋪設應符合管路宜直、彎管宜少、線路短、節點牢靠、拆卸方便等。 4)配置具有一定素質的機修、機管喝操作人員,并能及時排除設備出現故障。 5)解決關鍵工藝中的具體問題,以避免產生因施工工藝部正確而出現的各種質量問題。 使用混凝土輸送泵時注意碴漿泵操作時的問題 用混凝土輸送泵時應按照對軸承水壓、水量要滿足規定,隨時調整(或更換)填料的松緊程度,切勿造成軸封漏漿。并及時更換軸套。更換軸承時,一定要保證軸承組件內無塵,潤滑油清潔,泵運行時軸承溫度一般以不超過60-65℃為宜,高不超過75℃。要保證電機與泵的同軸度,保證聯軸器中彈性墊完整正確,損壞后應及時更換。保證泵組件和管路系統安裝正確,牢固可靠。 管路系統等是否安裝正確,牢固可靠。泵的吸入管路系統不允許有漏氣現象,進泵池隔柵應符合泵所能通過的顆粒要求,以免大顆粒物料或長纖維物料進入泵中造成堵塞。要及時更換易投損件,維修裝配要正確,間隙調整合理,不得有緊澀磨擦現象。檢查電機的旋轉方向與泵規定的旋轉方向一致(請參照相應型號說明書)。在試電機旋轉方向時,應單獨試電機, 切不可與泵聯結同試。檢查聯軸器中的彈性墊是否完整正確。檢查電機軸和泵的旋轉是否同心。用手盤車(包括電機)泵不應有緊澀和磨擦現象。檢查軸承箱是否加入軸承油到油標指示位置。渣漿泵啟動前要先開通軸封水(機械密封為冷卻水),同時要展開泵進口閥,關閉泵出口閥。檢查閥門是否靈活可靠。其它,如地腳螺栓、法蘭密封墊及螺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