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行業新聞發布時間:2011/10/26
2011年9月14日,發改委發布《關于深化再制造試點工作的通知》,將擴大再制造產品種類和范圍,繼續在全國選擇部分有代表性、具備再制造基礎的企業,探索再制造產業發展的政策、管理制度和監管體系,為建立再制造相關技術標準、市場準入條件、流通監管體系等提供經驗,并加大支持力度。 工程機械再制造 亟待開發的“金礦” 近年來,我國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持續高速發展,各種工程機械的需求量大增,中國已經成為世界范圍內的工程機械生產大國,中國機械工業市場巨大的保有量為再制造提供了無限的商機。據中國工程機械商貿網統計,到2010年年底,中國工程機械產品的市場保有量為400萬臺左右;同時,我國工程機械行業正在進入報廢的高峰期,到2020年我國工程機械產品報廢量將達到120萬輛左右,這就為工程機械再制造產業提供了充足的再制造資源。伴隨著國內工程機械銷量、保有量的大幅增長,尋找一種可持續的生產和消費模式,對于推進工程機械行業節能降耗、減排來說至關重要,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再制造潛力巨大。 中國式障礙制約再制造發展 在積極的政策推動下,國內外工程機械企業紛紛成立了再制造公司,再制造在中國首次進入操作層面。但是,據中國工程機械商貿分析,現階段的中國環境,再制造發展還有較多障礙。 首先,目前工程機械再制造缺乏統一的標準。國外發達的工程機械再制造都是從源頭著手,對于工程機械進行再制造的時間有嚴格的規定。但是在國內,是等到工程機械報廢以后進行再制造,還是按小時、按年限在報廢之前進行再制造,并沒有相關要求。同時,我國尚無再制造產品的質量標準,致使再制造產品質量缺乏衡量依據。 其次,國內舊件回收渠道不暢。回收舊件是我國工程機械再制造面臨的大難題,由于我國目前還沒有開放廢舊零部件自由流通市場,正規的再制造企業獲得舊件很困難。以汽車行業為例,汽車拆解廠的大量報廢零部件,但是按照現行規定,卻不能把這些零部件賣給再制造企業;而從國外進口的廢舊零部件,在國內被視作“洋垃圾”予以沒收,企業也遭到罰款,這就卡住了再制造企業進行舊件回收的進貨渠道。現階段,工程機械行業再制造業務全都圍繞以舊換新業務展開,但是難以形成批量優勢,遠遠難以滿足生產和市場的需要。 再次,相關政策還不夠完善。雖然出臺了《循環經濟法》,并表示在貸款等政策方面予以一定程度的支持,但是目前來看,發改委并沒有在具體的補貼和扶持力度上明確。此外,稅收問題尤其是17%的增值稅中的銷項稅額難以抵消,成為抑制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再制造產業發展的又一重要因素。目前,發改委出臺《關于深化再制造試點工作的通知》,目的就是為了發現哪些政策需要進行調整。 后,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終端客戶的消費意識和消費文化,也是制約再制造發展的因素之一。與國外工程機械客戶不同的是,目前在國內客戶中占據主導的是一次性消費觀念,客戶對新產品的接受度遠遠要高于再制造產品。但是,中國工程機械商貿網分析師認為,在市場發展過程中,這是客戶心理的一個必然過程,再制造業務在卡特彼勒初30年的發展中,也是十分平淡。目前在單個產品價值較高的挖掘機細分市場上,客戶已經出現了對再制造有利的消費傾向。市場需要時間讓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客戶提高對再制造產品的認識程度,相信目前的市場空白有多大,未來的市場潛力就有多大!